\

天人之际,通而成境
 

——吴绪经、叶瑞琨、蔡寅坤“诗婢家”中国画联展

吴永强(艺术评论家,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绪经、叶瑞琨、蔡寅坤三位画家,是在当代国画界享有盛誉的成都本土画家。他们分别生于40后、50后和60后。看他们的作品,实能以小观大,见证出四川国画界的创作现状与实力。今天,诗婢家美术馆展出这三位名家的精品近作,便为珍贵的来宾们奉上了一次见证历史的机会。他们的作品又恰好囊括了中国画的三种经典画题——人物、山水、花鸟——吴绪经展示了人物画;叶瑞琨展示了山水画;蔡寅坤展示了花鸟画。走进现场,我们将置身于天人之际,在人的世界与自然天地中信步而往,游目骋怀,感遇时光流转,妙解人文化成。《易》云:“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上,人文也。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些丰富的作品,正是依乎天文,顺乎人文,以艺术的方式让我们幸会人生与自然的“通境”。不必说,艺品与人品的契合、六法的通晓、技艺的精湛、书画同法的悟性与运用,是三位画家的共同点。不过,真正值得关注的,却是他们在创作中表现出的差异。

吴绪经是当代中国画坛最重要的人物画家之一。他曾由电影美术进入中国画领域,他的作品即便是尺幅小品,也有卷舒风云的气势,但与此同时又充满了摩挲岁月的柔情。虽然画家对当代人物得心应手,但近期的作品却沉浸于怀古风情。他以浩大构图追索民族记忆,谱写人文的史诗;他以幽雅小品留住众生殊相,重现了闺中、市井或林泉中逝去的苦乐。其构图聚散离合,其人物顾盼依依;有时动态传神,有时流眄生情。画家弃写实而存古俊。或用游丝描捕捉变化,或用渲染法释放激情。在其回眸之间,时光的表情,被升华为视觉的诗篇。

叶瑞琨的作品代表了文人山水画传统在当代国画创作中焕发出的崭新活力。他将笔墨植根于蜀山蜀水,以氤氲山川状天地鸿蒙,以清远江湖写隐者之志。他以泼墨破墨之法构成水墨晕章,而又把书法笔意隐匿其中,从而以独具一格的“隐骨皴”,瓦解了传统的皴法程式。其画看似无笔而自有笔在,看似无皴而物脉隐现。作者凭诗人的深心作画,凭画家的直觉赋诗,再从书法中汲取动力,来打通诗情与画境的界限。他以诗文书画的协奏,复兴了文人画的表现力。在他的画中,我们体验到久违的雅逸、安详的喜悦和处红尘而守淡泊的宁静。

蔡寅坤为在传统文脉上实现中国画创新开拓了个性化的道路。他以中国传统写意画法为体,以西方抽象画风为用,并将两者创造性地结合起来。他用中国画的材料、中国画的笔墨和布白、中国书法的草情篆意,来传达其出于豪爽性格的表现主义气质。其画脱略形似,逸笔草草,以情取势,以色取质,色墨交晖,汇成华章,释放出澎湃的激情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坚实的结构与狂草般的蕴力,在抽象效果与中国画的本色之间,他的作品回望传统,指向当代,显示出以中孕西所能达到的境界,启示了中国传统艺术自主更新的强大生命力。

我们知道,多年来,吴绪经、叶瑞琨、蔡寅坤三位画家怀抱艺术的梦想,带着对中华文明的挚爱,孜孜矻矻,勤奋探索。他们放眼人类文化,两看中西艺术,但始终在中国艺术的文脉中寻找方向,在传承与创新之间确立坐标,取得了高度的创作成就。可是,即使早已是盛名之下,但他们从不自矜,毫不停留。今天的展览呈现出他们近一个时期创作的精品。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见证到他们在艺术之路上历尽崎岖、“朝彻见独”的历程。他们用笔墨丹青,画出了探索路上的风景,刻下了行路者的足印。这些风景不仅来自于他们的眼睛,也来自于他们的心灵。借此,他们写照了自己的灵魂,也让我们分享到艺术的自由、创造的喜悦。在今天的画展上,我们还将亲眼见证,中国艺术传统正在有抱负、有才能的画家那里以丰富的姿态被继续发扬。吴绪经、叶瑞琨、蔡寅坤正是这样的画家,他们无不以中学为体,以西学为用,走着一条以中孕西的创变之路。他们中的每一位,都曾接受过西方艺术的熏陶,也毫不避讳西画的影响,可是,即使是匆匆一瞥,我们便能发现,在他们的创作中,中国画始终是一种本体,一个立足点。这就是说,无论他们怀着怎样强烈的创新愿望,怎样追求变法,画面中释放出怎样的视觉冲击力,这三位画家的作品都充满了中国画的气质。他们用地道的中国画,表达了中国文化的品格、中国人的精神和美学情趣,并坚定地表现出使中国艺术薪火相传的可贵志向。他们的传承和创新实践雄辩地证明了,现当代中国画继续发展的希望与生机不在别处,而在中国文化固有的质地和中国艺术自在的肌理中。

2015年6月10日 于四川大学
 



\

緒經

1945年8月出生于成都。1965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1979年考取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班,1990年进入日本著名画家加山又造教授研究班深造。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第四届副主席;第五届省美协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会长;四川省诗书画院艺委会委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四川省教育学院教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津贴;中国文联授予“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1986年《中国古典十大悲剧——汉宫秋》问世,获中国“第四届连环画”评奖——二等奖、首届“中国优秀图书评奖”——银质奖。

1990年国画作品《竞技图》获得第二届中国体育美展、第十一届亚运会美展——特等奖,作品永久陈列于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博物馆。

1992年国画《虎门销烟》获“第二届中国工笔画大展”——铜奖。

1992年被评为“国家一级美术师”、“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获“政府津贴”。

1993年《虎门销烟图》获“首届中国画大展”——铜奖。

1994年中国画《青年时代1919.5》获 “第八届全国美展”——银质奖。

1997年国画《竞技图》、《虎门销烟》入编由中宣部、国家出版总署组织出版的《中国现代美术全集.100卷》。

1999年《青年时代1919.5》入编由“中央美术学院研究院”编辑的文献大型画册——《中国当代美术1979—1999》。

1999年国画《国魂》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展览”。

2000年12月由“中国文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授予“中国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2001年国画作品《虎门销烟》入选由文化部主持编选的“中国百年画展”,并入编《中国百年画集》

2002年12月出席全国第七次文代会,作品《虎门销烟》在大会上获得表彰。

2006年大型国画《读画图》入选“第二届北京国际双年展”。

2009年大型国画创作《丰碑》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2010年中央电视台拍摄播出大型美术文献纪录片“《经典与不朽》——吴绪经专题”。

2013年受邀为国家博物馆创作“中华文明五千年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作品《科举考试》。

2014年《李时珍行医图》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

叶瑞琨

1954年9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

1972年拜岑学恭先生为师,学习绘画。

1974年到大凉山务农。

1977年回成都水印工艺厂务工。

1985年调到成都画院绘画。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国家一级美术师。

四川省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

曾任成都画院副院长。

成都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
 



\

蔡寅坤

 

蔡寅坤,字深地,号墨出,回族,1963年生,四川省成都市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大写意花鸟画家,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美术家协会花鸟画专委会副会长,成都画院院长助理,成都画院专职画家。

蔡寅坤先生在创作时以现代土壤为本源,以民族文化的传承为灵魂,重视画面全局的结构气势和笔、墨、色的运用,重视对物象特征的强化,重视对物象真情的感受。他苦心营造画面重组结构、造型、表现、野逸、抽象等形式,从不放弃感受而迁就表象。品读他的作品不仅能领略到高洁之美,同时还能体会出一种雄浑的气势和时代的气息。蔡寅坤把自己特有的个性、气质、生活经历融合在绘画当中,形成了"重、拙、大、豪"之美的独特画风,在中国大写意花鸟画坛独树一帜。

作品入编《中国当代美术全集》《中国首届花鸟画作品集》《中国当代著名花鸟作品集》《中国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花鸟作品集》《当代中国画扇面集》《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集》《中国画三百家》《全国当代大写意花鸟十二人邀请集》《当代中国画名家杜甫诗意画邀请集》《水墨传承·当代中国花鸟十人集》《水墨动向·第三届当代著名中青年国画家学术邀请集》《中国第二届花鸟画学术提名集》《全国第五届、六届花鸟作品集》《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集》《西蜀寻道谈艺集》等大型辞书画集,并荣获“中国花鸟画成就奖”和“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奖”。曾为中央军委创作巨幅画《鹤》,为天安门城楼创作巨幅大画《池塘昨夜惊风雨》《争渡》等。作品曾赴德国、日本、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瑞士等国和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展出并被相关机构收藏。曾先后多次在国内外举办大型个人画展、联展。

出版有《蔡寅坤画集》《蔡寅坤的画》《蔡寅坤大写意花鸟》《蔡寅坤花鸟精品集》《当代中国花鸟画坛10名家·蔡寅坤作品集》《走进野风堂》《雨过野风堂》《荣宝斋画谱》《蜀韵风华·当代国画作品集》等多部专集。



通境之处是人生

李立 (青年批评家、省委宣传部直属四川文化产业学院讲师)


古人说境界,虽说是情境交融,别有幽怀,实则是人生体验,暗香浮来。情景之间,喜怒哀乐恰恰构成了境界的两端,故而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之说。王国维言“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是物。”有我之境,以自我的眼光与性灵将大自然涂抹出个人的颜色,让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无我之境,把山水等同于画面,以形媚道,草长莺飞,静默无言。

境由心生,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理想。所通之境,必在于人生。

今日我们看吴绪经、叶瑞琨、蔡寅坤三位先生之画,仿佛穿越在人物、山水、花鸟之中,自成一格,各有差异,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他们都饱含着对艺术的通达通透,实践着通境的自我言说,而又充满着各自对于人生态度的理想追求。

通境之处,在于三人之画展,品类之盛,创作之丰,差异之大。人物、花鸟、山水形态各有不同,变化造境自有差异。从同一性到差异性,我们清晰的看见三位艺术家对于艺术创作的严谨修为。

观绪经先生之画,无论是仕女扇面,还是红楼局部,我们都可以清晰的看见他对于线条的细笔勾勒,工写兼善,人物造型准确生动,布局构图别具匠心,随类赋彩足有个性,将传统的中国画人物造型赋予了现代的意义,更使得凸显了的色彩具备了丰富的饱和度和明晰的分辨力。一颦一笑,一走一动,吴带当风,长衣善舞,莫不为之侧头观望。

观瑞琨先生之画,无不叹其水法的独特和皴法的神奇,尤其是他独创的“隐骨皴”开创了皴法新的表现形式,把“积水”之法与皴染结合起来,使其成为了山水画中的一种生命形态,让画面本身绽放出灵光般的神奇。那些青山被赋予了灵性,显得秀丽挺拔而又峻峭别致,那些水滋润了这片土地,温情脉脉,不疾不徐。那些树高大挺拔,密密麻麻,向上伸张着自由的张望。那些叶分外妖娆,随风飘扬,就是那么潇洒肆意的点染其间。

观寅坤先生之画,无不叹其气势的高大,无不让人想起宾虹先生所言绘画,写意为上的箴言。细看花鸟之作,其布局之讲究,其色彩之豪放,其草情篆意之书写性,其题款印章之位置选择,虽是小处着眼,却是气象万千。那些游动的鱼儿,那些飘香的粽子,那些日常世界平凡可见的事物,一旦美丽的呈现,无不让人感叹生活的美好。

通境之处,不光在于其三位先生固有的艺术修为和严谨的艺术创作,更紧要的在于重拾了文人画根本概念,甚至給后来绘者做出了一个鲜明的启示。

今日之画坛,各种现象光怪陆离,画家不读书已是常态,文人画早已失去了文人画的固有本义,失去了文人的优雅恬淡和闲情逸致,没有了文人的飘逸,何来文人画的妙悟?三位先生已是在蜀地画坛享有盛誉的大家,尚能坚持勤于读书,乐于作画,光风霁月,热爱生活,此等修为,堪为后人敬仰。读书、写字、抚琴、作画虽不说是文人画的基本要求,但也应是其中之意,择其善者而从之,培养自己的闲情逸致,增加自己的文化修为,在书香琴音中品味自己的意境高雅自然是人生幸事,艺坛幸事。

通境之处,在于三位先生对于中国文脉的传承。观其先生之画,每有回到魏晋名士之感那样的畅快、纯粹与干净。那是心与物的对话,那是品味与境界的交流,那是禅宗与老庄的碰撞,那是琴声与画意的和鸣。正是因为固守着这样的中国文脉之根基,艺术之路才保持着长青,国画的创新与求变才自有境界的高远。去年底听瑞琨先生上课,先生登上意大利山脉,俯瞰意大利小镇,顿感中国画永远不可能变成油画,中国画必须坚守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那便是:澄怀味象,坐忘心斋,妙趣自然,品味人生,抚琴动操而令众山皆响。登上西方的山脉和登上中国的山脉自然是不一样的,看西方那是造型夸张、焦点突出、颜色斑斓;看中国,那是物与神游,天人合一,散点透视,自然祥和,寒波詹詹起,白鸟悠悠下,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中国画的根基源于中国文化,显于中国哲学,体现在修齐平治,而归根到底,通达在人生的平和心态上。

通境之处,在于艺术通感的打通和实现。绪经先生从电影美术师开始,从布景海报处起笔,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坚持不懈,终有所成。瑞琨先生经年累月,从不懈怠,从不急躁,慢享岁月的从容恬淡,一笔一画勾勒出自然人生。更有寅坤先生,常常从日常生活中有感于物,有悟于心,从而将日常生活的寻常可见转化为绚丽的审美人生。

通境之处,在于对于境界的追求,王国维说,有境界则自成高格。三位已经享有盛名的艺术家,仍然在艺术境界的道路上孜孜以求,用自己的人生情怀、生命感悟、文化累积在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实践,追求着诗意和创造的人生,从而真正的实现了将艺术境界的高度发展到境界的最高层次,那便是审美的人生境界。

绘事不灭,艺道永存,是为记。

2015 620日于陋室华阳


  • 戏缘心迹·刘朴川剧人物画展
    戏缘心迹·刘朴川剧人物画展 展览时间:2021年11月12日-21日 展览地点:杜甫草堂诗书画院美术馆 中国书法馆 主办单位: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 开门——叶瑞琨画展
    开门——叶瑞琨画展9月25日—10月24日下午14:00-17:30(上午、周一闭馆)成都市青羊区百花潭路10号瀞园美术馆
  • 百年华诞颂党恩
    忆峥嵘岁月,展百年荣光。为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践行初心使命,传承长征精神,进一步加强川渝文化交流,助推成渝经济圈建设,中共重庆市渝北区委宣传部
  • 百年中国山水画,摇篮在...
    大四川,天府之国,巴山蜀水,世界文化旅游最丰富的区域,自然山水最奇观、最独有之地,人文自古多姿多彩。
  • “别开生面,不负匠心”...
    读林峤汉砖佛造像文 /刘曦林中国美术馆研究员中国画学会创会常务理事《美术》杂志编委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
  • 湖山旷望·『朴园八俊』...
    展览时间:2014-12-15开幕时间:2014-12-15展览城市:北京开幕地点:北京博物馆策展人:xxx展览介绍中国画是全世界少数几个以国名称谓的中...